頻域分析簡單來說是最常聽到的,傅立葉轉換,在MATLAB 裡面是FFT。
但是整個細節裡,有一個有趣的過程,就是重新採樣,這裡主要說明重新採樣。
當收到的資料如果是ECG,那將 ECG 找到R WAVE,紀錄相鄰兩個的R波的時間,就是RRI,
所以RRI 是一串時間的資料;傅立葉就是從時域轉成頻域,那一開始得到的RRI就是時域,那要做傅立葉轉換到頻域之前,需要經過一件事情是重新採樣(Resample),為什麼要這樣做,因為每個RRI的區間不一樣長度,但傅立葉需要等距離的才能做,而重新採樣就是透過內插法的方式補點,也稱作 Berger 演算法。
參考:http://www.wikiwand.com/zh-tw/%E9%87%87%E6%A0%B7%E5%AE%9A%E7%90%86
但是整個細節裡,有一個有趣的過程,就是重新採樣,這裡主要說明重新採樣。
當收到的資料如果是ECG,那將 ECG 找到R WAVE,紀錄相鄰兩個的R波的時間,就是RRI,
所以RRI 是一串時間的資料;傅立葉就是從時域轉成頻域,那一開始得到的RRI就是時域,那要做傅立葉轉換到頻域之前,需要經過一件事情是重新採樣(Resample),為什麼要這樣做,因為每個RRI的區間不一樣長度,但傅立葉需要等距離的才能做,而重新採樣就是透過內插法的方式補點,也稱作 Berger 演算法。
參考:http://www.wikiwand.com/zh-tw/%E9%87%87%E6%A0%B7%E5%AE%9A%E7%90%86
從圖a 到圖b ,其實有經過一件事情,這個觀念蠻重要的。
這裡說的把RRI的間距轉換成每分鐘之心跳數,也就是如果RRI的單位是秒的話,就是用
60除RRI 那就會得到一排值,而這些數值對應到的是Y值,至於X值是原來還未倒數前, 原始的RRI的累加,會變成時間序列,但是因為每個點的間隔不同,所以我們要做內插法,補齊這些點數。
大致上概念整理到這邊,其實很多論文都有稍微點到,可以再看詳細一點,就會明白的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