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www.sanmin.com.tw/Product/index/000529407
書中的精彩部分:
現在我們真的沒有甚麼藉口了。你想要改變甚麼行為?
環境是力量最強大的觸發機制。
如果能改變人生裡的某件事情,我會努力讓自己多一點耐性。
你會更加接近你想成為得自己,你的遺憾會減少。
開始改變行為,是件非常困難的事,但要穩健的走在這條路上,就更難了。
我們不承認自己需要改變,我們低估了惰性的力量,我們不知道如何執行改變。
除非我們真心想改變,否則沒有人能使我們改變。
觸發性想法
//
看到這裡,這本書目前點出改變這件事情很不容易,並且說明為何很難,而人要改變有一個很關鍵的的是觸發物,觸發物是一個改變的強烈點,觸發物被觸發時,往往是人要出現改變的時候,另外一個重點是環境確實是影響改變很重要的因素,而往往環境對改變是不利的,甚至作者認為為了改變,我們需要與環境抗衡,這也是一個很清楚的論點。
//
觸發物 - >衝動- >覺察 ->選擇 -> 行為
//
最具殺傷力的小事:
與家人好友離自己最接近的人相觸,常常會發生書中所說的最具殺傷力的小事。當觸發物發生,如書中提到的故事是,當一位爸爸接到女兒的來電,說明女兒因為臨時停車跑去便利商店買東西,而忘了拔鑰匙,導致車子被偷走,這時候這充電話就成了力量強大的觸發物,而爸爸該如何選擇該怎麼回答,可以生氣地回答我早就告訴過你、你每次都這樣、或是釋懷地說要不要我去載你回來,這都是一個重要的決定。
而一個小小的選擇可能帶來的效益或影響是非常之大。
//
//
優秀的計畫者,糟糕的執行者
領導者有四種互動:
指導型:教你按照方式一步一步完成
教練型:請你完成 ,而願意詢問意見
支持型:這件事交給你,我們討論一下,我該怎麼協助你
授權型:這件事交給你,你可以做得很好,你就放手去做吧
//
一張小卡片的力量,他是一種生活中的提醒,使自己成為好的追隨者。
//
了解環境後就是測試環境,最重要的三個階段是:
預先設想、規避,與調整。
其中在調整的部分,書中有提到一個故事,主角和其他七位老朋友聚餐聊天,其中一人問你上星期做了甚麼事情,主角就滔滔不絕的說,上星期到巴黎開會、開發新產聘,見到軟體界的傳奇人物...,很開心的一直講下去,直到他的朋友說,你以為大家想聽你炫耀嗎?她才明白,原來他沒有認清現在的環境,他面對的是和自己長大的貧困玩伴,兒分享的生活故事,讓其他人覺得是炫耀而感到自卑,後來主角調整說成,主要是技術的東西,我經常出差,這個部分比較辛苦,然後反問對方,請他們聊聊自己的生活。
而這就是調整行為。
//
四元素:創造、保留、去除、接受
//
去除有一個小故事是:
你的事業太成功了,但你並沒有為你的未來打算,你沒有做研究、寫作,寫出新東西。
你可以延續這個事業,做一輩子,但你將永遠無法成為你想要成為得自己。
等同於 為了今天的享樂,犧牲了未來。
//
留言
張貼留言